搜狐首页 - 新闻 - 体育 - 娱乐 - 财经 - IT - 汽车 - 房产 - 女人 - 短信 - 彩信 - 校友录 - 邮件 - 搜索 - BBS - 搜狗 
首页 | SOHU原创 | SOHU连载 | 申请驻站 | 书业新闻 | 精彩导读 | 书评 | 书讯 | 搜狐玄幻 | 专题 | 论坛

搜狐原创发布系统隆重登场及注意事项 原创文学站招聘元老会成员 搜狐读书连载推荐值排行榜清零      设为首页 频道意见邮箱 最新推荐热区:献身还是卖身?  伊甸园秘境   女人幸福一生的6个选择   性骚扰在美国   电影中的城市   恋人食谱   ...更多连载
推荐图书
文化视觉历史地理自然情色小说文学
文化视觉历史地理自然情色小说文学
文化视觉历史地理自然情色小说文学
文化视觉历史地理自然情色小说文学
·一个亿万富翁的惊人自白
·[人物]民国名人回首(图)
·武汉爱情往事
·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
·历史上的十大木乃伊(图)
·[社会]中国式离婚报告
·大学生求职攻略宝典
·女大学生性问题调查

文化视觉历史地理自然情色小说文学
文化视觉历史地理自然情色小说文学
文化视觉历史地理自然情色小说文学
文化视觉历史地理自然情色小说文学
·一个亿万富翁的惊人自白
·性爱圣经:一本少儿不宜的书
·武汉爱情往事
·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
·一位性开放女大学生的自白
·[社会]中国式离婚报告
·惹我你就死定了
·女大学生性问题调查
读书搜索
高级搜索 设为首页
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
月点击排行 推荐值排行
图书分类
· 文学艺术
小说 戏剧
艺术 散文
诗歌
· 生活娱乐
时尚 保健
旅游 摄影
教育 休闲
写真 动漫
美容 生活
杂志 娱乐
· 经管励志
财经 管理
营销 励志
职场
· 人文社科
学术 时政
军事 历史
社会 科技
人物
总点击量排行榜
·我把你放在玫瑰床上 1322204
·一个外企女秘书的日记 1175266
·处女,谁说你不在乎? 1124915
·午夜性心情 1012344
·黑色唱片 893218
·别看我的脸 877330
·功夫 715376
·50位女性讲述乳房的故事 682487
·哈佛,我的似水流年 671454
·走进风月 670505
搜狐首页 -> 读书频道首页 -> 连载 -> 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“真” -> 一面之词
是师生,更是同事
2004年06月28日11:14
页面功能 【我来说两句】 【我要“揪”错】 【推荐】 【字体:】 【打印】 【关闭】 

  是师生,更是同事

  (由《精品导报》记者胡鹏采写)

  我看了一下书的提纲,写的时候是不是根据她的成长过程,你们交往的经历,以时间为序?

  对,是以时间为顺序,从一开始认识她,到最后分手的过程。从1980年写到现在,跨度24年。

  1980年她多大?

  她是1971年的,1980年是9岁。

  书名是《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“真”》,涉及师生关系。这里的签约是什么概念?

  签约是指她是我的签约歌手。1990年的时候,我们签过一个师生合约,当时她已经年满18周岁,签过三年的合约。

  师生合约不是经纪约吧?

  其实就是经纪约。不好意思叫经纪约,就叫师生合约。因为当时她叫我吴老师嘛。名字是师生合约,内容就是经纪约。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签约的合作关系,也就是现在制作人和签约歌手。

  是不是从那个合约就界定了你和她这种师生关系?

  师生关系其实并不需要通过法律来界定。师生关系有两种概念,一种是我是你的老师,教过你,在某个学校任教,你在我这儿上课学习;还有一种是你是长辈,知识比我多,甚至根本就没有教过我,也把你称为老师的。

  那你跟杨钰莹是前者还是后者?

  我觉得是比前者和后者都要更深的一种关系。不仅仅是传道授业了,而且我还是她的经纪人,是制作人老师和歌手学生的关系。不仅仅是教了她知识,而且还负责包装,写歌,教她唱歌,还要为她走上歌坛开辟道路,要做很多的事,甚至还包括在经济上的投入。

  书名当时怎么考虑?

  想平实一点,不想弄得哗众取宠。当时书一出来,身边的朋友就说了,你这本书应该取一个响亮的名字,吸引大家注意。比如叫《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》呀,或者是《我和杨钰莹不得不说的故事》,或是《最牵挂你的人是我》。但是我觉得现在这个名字中性一些,客观一些,我在做什么,我在给自己的签约弟子杨写“真”,写一个真实的杨钰莹,至于她到底好不好,不做评价,没有褒义和贬义,只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语气。到底怎么样,看完以后让读者自己做出评价。

  讲事实,更讲公平

  (由《精品导报》记者胡鹏采写)

  我在采访之前看过相关报道,感觉与你聊天态度很平和,没有那种大起大落或是情绪波动。

  我本身这个人是一个比较温吞水的人,个人性格比较温和,不是那种攻击性的,也不是好斗性的。特别到现在来说,58岁了,是上年纪的人,虽然说这个事情在我人生中确实引起过很大波澜,但毕竟是已经过去的事,我现在写它也是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回顾和总结,另外还有一点也是向公众把事实的真相说清楚,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交待。

  有没有想过这本书出来以后会再次引起波澜?

  可能会引起一些波澜,但不会有太大的波澜。因为这个事情毕竟是过去的事情,而且书里有两条我自己把握的,一是要平心静气地写这本书,讲述这个事情;第二个我尽量做到客观真实来记述这个事情的过程,有这两条,就不至于闹出什么太大的意外来。

  可以说你对书中的每一个字负责吧?

  修改是从春节前一直到五一前,四个月,这四个月是全力以赴的。此前写作的过程,从去年八月份,写了半年,还有就是在前期做的收集整理,调查核实,为了帮助自己回忆当初的细节,还做了大量采访,整理资料的工作,还是挺认真做这件事情,尽量不要有什么疏漏。

  其实我与她交往中有一些比较敏感的事情,或是涉及到对方隐私的事情,我就省略了很多,既然自己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平心静气客观公平的调子,有一些事情有一些节细可能是不雅的不太适合向公众披露的,我还是省掉了一些。

  你与杨钰莹接触这么多年,对她为人应该是很了解的。

  了解是了解她的童年和她走红的整个过程,但是现在的她我不太了解。淡出歌坛的杨钰莹就谈不上了解了,因为毕竟这么多年没有接触。

  我跟她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99年,那次请她参加我的音乐会的一次。还有一次是见过面,没有说话。2000年广东歌坛20年回顾的时候,有一场演出她在台上,我坐在第一排代表广东音乐人,本来是想演完了到后台去找她,问一问前一阵“炮打吴颂今”是不是她的原意,可没想到我到后台的时候她已经走了。当时“远华”的事已经有一些传闻了,她可能为了防止记者问这些事,急急忙忙就走了。

  后来也没有通过电话,也没有其他渠道沟通?

  没有办法找到她。她给我留的电话是家里的,但接电话的永远都是其他的人。像她妈呀,她姐姐呀,她保姆呀,我再三让他们把我的电话手机转给杨钰莹,但没有得到回应。所以现在我再也不会去打这个电话了。

  在杨钰莹走红之前,对她是个什么评价?

  我觉得她在孩提时代是聪明伶俐的,也是活泼可爱的。也比较单纯,但是小时候有一点娇气,有一点任性。后来少女时代,在捧她前后,人靓歌甜,也没有太多心计。跟后来报纸上报道她骂我,觉得不应该是从她嘴里出来的。但到底现在她是什么样子现在不好确定。

  从今年二月份就陆续有记者采访你。加之五一书市,想必杨钰莹已经知道这件事了。她至今完全没有回应吗?

  她没有出来,只是公司的人声明她在出新片,其他事不管。

  重素质,更要重人品

  (由《精品导报》记者胡鹏采写)

  你曾说过,“杨钰莹就像是我的一件艺术品一样”。这是一种拥有的概念吗?

  她是在我的艺术生涯中,曾经打造出来的艺术作品。拥有是整个社会都拥有了,把她打造出来的目的就是奉献给广大流行歌曲的爱好者。她属于公众,属于社会。

  一直到现在她还在唱你的歌?

  对,还在唱。前一阵在湖南演出,还提到我的《风含情水含笑》。

  严格地讲这属于什么行为?

  是……商业行为。按《著作权法》规定,使用别人的作品,应该是付酬的。

  比如说杨钰莹与赖文峰的恋情,包括撞六辆奔驰车的事,把这些写到书里,是传闻还是确有其事?

  这是我从一个比较可靠的渠道听到的消息,这在书里都有交待。我觉得可信度比较高的。但是如果针对我的书,媒体只是摘其中的一段的话,效果就不好。我的本意是为了做一个艺术总结,把我和她之间的事做一个交待。如果只登这一段的话,好像我在宣扬学生的某些桃色事件,读者孤立地看了这样的报道,会觉得这老师怎么这样。全书一共三十万字,而这一部分只占了几千字吧。

  作为老师,你当初给杨钰莹定位为甜歌小妹。你觉得她下面的路会不会越走越窄呢?

  复出后她一共出过两张专辑。一个是炮打我之后出的《故事》,那张完全是模仿港台的东西,反响也不怎么好。2002年出了一张《妈妈教我一支歌》,全都是翻唱老歌,比如邓丽君的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、周璇的《天涯歌女》等。作为她来说,一个老歌手,完全依靠原创成名的老歌手,现在回过头来又唱这些老歌,从艺术上她没有前进,反而有些倒退。至于她下一步怎么发展,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但是目前看,她凭着一些老本出去商演,还是挺有市场的。

  通过这件事,你认为在艺术界正常的师生关系应该怎样处?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?

  我觉得在当前歌坛,我与杨钰莹发生的那些事情也是中国流行歌坛在起步阶段,因为各方面都不完善,所以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由于当时的游戏规则都不是太健全,不光是我和杨钰莹之间,其他很多音乐人与歌手之间发生了很多摩擦。只不过有的没有被曝露出来,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。我相信以后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少,中国的法制不断地健全。比如合约问题,当时是一张纸,像港台海外签约是一本书,厚厚几十页,很多问题都考虑进去了。

  不论是师生关系,还是经纪人与签约歌手的关系,都要以法律为准则,要守国法,也要守行业的游戏规则。另外还有一个个人的素质问题。应该说在对歌手的培养方面,不光重视艺术,还要重视人品情操方面。

  杨钰莹从一个小女孩成为甜歌明星,你付出不少心血。作为老师,你想对她说些什么?

  其实很多事情她并不清楚。希望她也能看一看这本书,对全部事情有一个了解。有些事情她根本就不知道。希望这本书能唤起她的回忆。

  我没法解释我和杨钰莹之间的“巧合”

  (由《北京青年周刊》记者潘杰采写)

  您的新书《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“真”》还没出版就已经倍受瞩目,已经事隔多年,您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?

  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对自己的艺术人生做一个总结,同时也是为了澄清别人对我的一些误解。我并不是为了攻击谁、诋毁谁,我只是想对自己和公众有个交待。

  您多次表达过不愿因这本书再起纠纷,您估计书出来后会有纠纷吗?

  我估计不会有太大的纠纷,因为我的态度是实事求是、与人为善的,我不是在胡说八道、弄虚作假。为写这本书,我前后准备了五年,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,光是采访记录就有两大本、60万字,我请速记小姐打字前后都花了两个月时间。我就是想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,怕有不准确的地方,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

  怎么还要采访别人,不是主要写的是您和杨钰莹之间的事吗?

  我和她前后认识、交往长达20年,这中间牵扯到很多人,举一个例子,她小的时候,我带她去江西的广播电台去录节目,我为了尽可能把这件事情陈述的准确,跑到人家电台的资料库中去查找是何年何月播出的,当时的录音师是谁我都找到了,我把许多涉及到的当事人都一一走访,请他们帮我也回忆一下过去的事情。我肯定我所写的文字都是经得起推敲的。而且有些有损她的形象的情况或者是她个人的隐私,只要是跟我和她的纠葛无关的,我都没有写。

  我这个人比较老派,属于做事特别认真的人,我的学生和同行都说我这个人的优点是认真,缺点也是太认真。因为认真得罪了一些人,使得跟我合作的人会比较累。

  我看到报道说有出版社认为书中内容太敏感,怕惹官司不敢出这本书,哪部分内容这么敏感?

  的确是有出版社觉得内容敏感怕惹是非的,我和她之间的矛盾上升到焦点是1999年,直到去年省高院判我官司胜诉,前后四五年的时间。一直有两种声音,有支持她的,也有支持我的,两种观点交锋很激烈。杨钰莹本身又是敏感人物,她的恋爱也是敏感题材,书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这部分内容,所以会有出版商认为敏感。当然多数还是抢着要,最后是由广州出版社出版,巧合的是,这家出版社在1998年的时候曾经出版过杨钰莹写的《美颜物语》。

  真的是巧合吗?

  在我和杨钰莹之间真的是发生了太多的巧合我都没法解释。2002年8月,我和杨钰莹的经纪公司“新时代”的官司已经打了好几年,偏偏那么巧,判决的那天刚好就是杨钰莹复出歌坛在北京开演唱会的那天。法院头一天通知我第二天去一趟,然后就宣判了,就在同一天,这简直是巧合得令人惊讶。

  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杨钰莹了

  (由《北京青年周刊》记者潘杰采写)

  在您心目中,杨钰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?有城府的,还是天真的?

  她不是有城府的人,她其实是那种很天真、很感性的女孩,有点像林黛玉,喜欢看小说,有点小资情调,你看她的外表就知道了,貌如其人吧,她肯定不属于那种张牙舞爪的人,当然,她也像很多女孩一样有点爱慕虚荣。

  您能具体描述一下您印象里的杨钰莹吗?

  在我印象里,童年的杨钰莹很可爱、聪明,有一点娇气、任性;少女时代的她清纯、美丽,人靓歌甜,有一点爱慕虚荣;但是后来我就越来越看不清楚、看不懂她了。后来我看到报纸上的关于他“炮打吴颂今”的那些言论,我总觉得不像是她的风格,她应该不会是说出那么尖酸刻薄的词汇的人,比如说我是什么“透明物”,“腐烂变质”了什么的,这些话和我印象中的杨钰莹的谴词造句的风格很不吻合,所以我始终怀疑那些难听的话不是出自她的本意。我一直都想当面找她问问,但最近四五年一直都没有机会见面,之前打过多次她的电话,永远是别人接的,找不到人,后来也就不找了。我非常想知道她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  但是也有人跟我说别把她想得太好了,那些话如果不是她说的,她应该会站出来辟谣,但她从来没有,这说明她是默认的,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她了。

  您怎么评价杨钰莹和赖文峰的关系?

  我觉得她和赖文峰之间的感情应该是真诚的,这件事上我相信杨钰莹说的是真的。一个女孩子希望找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这是很正常的心理,赖文峰当年是总经理、年纪轻轻,有地位有财富,而且又对她“蓄谋已久”,对这样一个狂热而又有经济实力的追求者她难免不会动心。

  我相信她不是“炮打吴颂今”的主谋

  (由《北京青年周刊》记者潘杰采写)

  您担心杨钰莹会因为这本书对您不满吗?您估计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?

  我特别希望杨钰莹能认真地看看这本书,我和她认识这么多年,当初她还小,好多事情她未必记得那么清楚,而且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也不一定理解。成年后她走上歌坛,她身边有她后父、她妈妈、经纪人,还有好多记者,许多人包围着,有些话以她的名义说出来她都未必知道。

  我至今不知道“炮打吴颂今”的主谋究竟是谁,杨钰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?她当年的毁约是她后父和经纪公司新时代共同操作的,杨钰莹本人是被操纵的,她不可能是主谋。我宁愿相信很多事情她不一定完全知情。她看了这本书应该会站在客观的角度,可以理解我的苦心。出完这本书之后,我希望我跟她之间的恩怨到此结束。

  一定有人跟您说过这样的话,说您是老师,又是长辈,为什么不能宽恕自己的弟子?

  我觉得这不是宽不宽恕的问题,我是要洗清自己身上的脏水。他们骂我是“冒牌老师”、“黑心伯乐”,我总应该澄清一下事实。

  而且事实上我已经宽恕她了,我如果不宽恕她我早就告她了,她后来还一直在用我的歌赚钱。我没有追究她已经是姿态比较宽容、厚道了。再说我哪有什么宽恕别人的资格,人家虽然外表柔弱,但是力量比我要强大的多。

  时至今日,你觉得你们之间的师徒之情还存在吗?你对她还保留着以往的那种情分吗?

 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,杨钰莹就像是我的一件艺术作品一样,我当然不希望我的艺术作品被抹黑。我当年甚至是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,给她创造了那么多机会,在她身上花的工夫比对我女儿还要多。

  那她对您呢?

  我不知道。可能已经很淡了,也可能已经忘了。几年前有记者曾经跟我说过这样的话,说让我要理解杨钰莹,说她“端人家碗要服人家管”,她后来冷淡我、回避我不是她的本意,是经纪公司的意思。可以说杨钰莹跟我的关系走到今天这步外力的作用确实是比较大的。特别是新时代,把她当成一颗摇钱树,他们当然不愿意让我夹在其间,这中间外力操纵的力量是非常大的。

  可是当初恰恰是您把杨钰莹介绍给新时代的,为什么?

  杨钰莹当来广州的时候,并不为大家看好,当时我们公司(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公司)根本看不上她,觉得她唱歌有很多毛病,声音抖,当时穿着打扮也很一般,所以就没要她。后来我陆续给她推荐了七八家公司,人家都没看上她。到广州一年多时间,我不断地纠正她的一些毛病,后来刚好有一个机会,新时代要跟李玲玉合作,没谈拢,我就把杨钰莹推荐过去,最后新时代接受她了,之后她的甜歌逐渐被接受,还取代李玲玉成为了新一代的“甜歌皇后”。

  可是后来您和新时代成了冤家,你这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?

  是呀,我一辈子都在做这种蠢事。我是自己活该!所以说我哪有宽恕人家的资格。这几年老有人劝我,说她这么对我不是她本意,她这人长年纪不长心,劝我不要计较她。还有一种说法,说将来有一天,也许她会想明白觉得她非常对不起我。

  你们之间有过正面冲突吗?她小时侯尊重您和您家人吗?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?

  我们之间从来没有过当面冲突,没有吵过架。她也不是那种攻击性的人。小时候我比较宠她,到我们家来不让她做家务事,跟我女儿一块儿住,我的南昌话说的不好,她还经常开玩笑模仿我,我带她去旅游,帮着她姨夫找工作,当时是很融洽的。变化就是从签约新时代开始。“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”,好心没得到好报。

  感觉您对她的心理状态非常矛盾,一方面你说她是你的艺术作品希望她好,另一方面你又心理不平衡,觉得她对不起你。

  确实是不平衡,我爱人尤其特别不平衡,她觉得我对她比对自己女儿都好,我女儿当时要考高中,我都没时间管她,整天把精力花在杨钰莹身上,后来我爱人受的打击特别大,被气病了,我还写了首歌《莫生气》安慰她,这些因素不可能对我的心理状态没有影响,我确实很难平衡自己。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精神上又受了一次折磨,整个过程特别有受伤的感觉,重温当年的一些事情,对我是非常大的心理上的伤害,这本书是我一生惨痛经历的总结,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有第二次。

  如果因为此书名气更大没什么不好

  (由《江西广播电视报》记者李宏采写)

  你的弟子很多,除杨钰莹外,还有陈思思、黄伟麟、周亮等著名歌星,为什么非要写杨钰莹呢?

  1999年我和音乐界的朋友都被一种世纪末的情绪感染着,想把自己在音乐界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做个总结,也是对自己20世纪的工作做个总结。当时我想写本自传,在准备该书的过程中发生了“杨钰莹炮轰吴颂今”事件,这个事对我影响很大,我就想把它也写进我的自传里。经过三四年的准备之后,发现这方面的资料的特别多,因为我和杨钰莹交往时间最长,发生的事情最多,在公众中的影响也最大,所以我决定先给杨钰莹写真。

  我还有几本书正在写作或构思之中:《打造红歌星》是写我多年来培养歌星的经历;在从事音乐的几十年中,我制作了大量的唱片,我想把其中的三百张唱片的制作经过写成书,书名定为《策划金唱片》;另外还打算专门出书写陈思思及周亮的培养经过。

  第一次见杨钰莹的时候她多大?第一次冲突是什么时候?

  我第一次见到杨钰莹是1980年,那时她只有9岁,在南昌市少年宫学习,我在那里当辅导老师。1999年10月,媒体上出现了一些她对我不满的报道,我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,其实我们一直没有过正面冲突。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2000年夏天,是在广东流行歌坛20年回顾大型演唱会现场,当时她在台上演出,我坐在第一排嘉宾席上,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流。

  这么说来您写这本书还涉及到媒体的报道,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会与媒体或杨钰莹本人再起纠纷?

  我想应该不会的。

 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本着实事求是、与人为善、平心静气的态度写的。与杨钰莹发生冲突之后好几年才动笔写这本书,对这些往事我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回忆和思考,对书中涉及到的细节也进行了调查与核实,并尽可能找当事人进行采访,重要的内容还做了录音,避免因时间久远而失实。所以我觉得本书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,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。我写这本书不是想诋毁某人,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,我只想把我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,在写作过程中我对负面人物和媒体都用了化名,是对他们的宽容和保护。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把知道的情况和盘托出,还是有所选择的,也不是把对我有利的全部写出来。写作时我的心情也不像事情发生时那么激动了,叙述的语言尽可能做到平静和客观。我已经是58岁的人了,我不会骂人,也不会哗众取宠,只想还自己一个清白。

  网上有报道说您写这本书是想靠弟子出名,您对此怎么看?

  出名与否对我们幕后做音乐的人并不特别重要,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当然不是为此。如果因为出了这本书我的名气能够变得更大,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,但这绝不是我的本意。

  您在书的扉页上写道,“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心我、关心杨钰莹的朋友们,也献给那些曾经误解我、误解杨钰莹的人们!”这些误解主要是指什么?

  媒体和公众对我、杨钰莹及对我们之间的纠纷都有误解,我觉得对杨钰莹的误解更多,比对我的误解严重得多,即使在我们的纠纷上也是对她的误解比较严重。在这本书里,我把我知道的杨钰莹的成长、生活与爱情经历如实地写了出来,以减少人们对她的误解。我是出于对杨钰莹爱护才写这本书的,她是我花几十年时间培养出来的一件艺术品,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之间的纠纷,我绝不会亲手毁了她。

  您在收到的样书上亲笔题写“往事并不如烟,岗岗惠存”的字样,并托人转交给杨钰莹,您这么做有特别含义吗?她有什么回应?这种结局是否在您的意料之中?

  当时我正在看《往事并不如烟》这本书,我觉得书名很有意思,就随手把它写了上去。

  现在杨钰莹还没有任何回应,我也不知道她看了这本书没有,但我想她会看的。这是一个对她一生有过重要影响的人写的关于她成长的书,只要是个正常人,就不会不看的,即使不方便公开看,也会偷偷地、急切地看下去的。她也许还没收到书,也许还没来得及看,也许看了还不方便发表看法,但这不并不是结局,我还在等待着她的反应。

  今年名人身边人出的书很多,有《我的先生王蒙》《嫁给刘欢》《我的性感女友张咪》《我理想搁浅的沙滩——张勇、毛阿敏音乐情感历程还原录》等等,社会上对这些书颇有微词,您对名人身边人出书怎么看?觉得都有写出来的必要吗?

  这些书我大都没有看过,也不便发表评论。但我的这本书完全是有感而发,属于有话要说,而且是非说不可。至于读者怎么看那是他们自己的事。不管别人怎么说,我这本书已经出来了,压在心头多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,我完成了一生中的一件大事,感到非常轻松。

  以后如何给自己定位,是以写书为主还是以写音乐为主?

  还是以写音乐为主吧,音乐是我的人生主题,音乐是我永远的生命,我当然不会放弃音乐,它是我所有快乐与烦恼的源泉。写书只是为了对自己的工作做个总结,而且我的书也都是与音乐有关的,近一两年我会把上面说的几本书完成。

  

页面功能 【我来说两句】 【我要“揪”错】 【推荐】 【字体:】 【打印】 【关闭】 

  ■相关连接
请发表您的看法
用  户: 匿名发出:
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,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。

留言:
 
*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ICP00000008号
*《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》
*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》



ChinaRen - 繁体版 - 搜狐招聘 - 网站登录 - 帮助中心 - 设置首页 - 广告服务 - 联系方式 - 保护隐私权 - About SOHU - 公司介绍
Copyright © 2005 Sohu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